媒體聚焦
|
智慧澆灌“格桑花”:中咨公司助力西藏發展的那些事兒
| |||||
| |||||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家國家高端智庫和綜合性工程咨詢服務機構,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咨公司”)積極貫徹落實黨的治藏方略,主動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為描繪西藏美好發展藍圖貢獻智慧和力量。 8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率中央代表團出席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充分肯定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強調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持續深入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 60年來,西藏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4倍,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2萬公里,“復興號”巨龍穿越崇山峻嶺,183條航線快捷聯通世界,“電力天路”點亮千家萬戶,5G信號送上珠峰之巔,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醫療、衛生、養老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率先實行15年免費教育,人均預期壽命比自治區成立初期增長1倍多,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格薩爾史詩、藏戲、藏醫藥、唐卡藝術等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一甲子風雨兼程換滄桑巨變。西藏創造“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背后,是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其中也少不了中央企業的鼎力相助。 中咨公司是一家國家高端智庫和從事綜合性咨詢服務的中央企業,堅決貫徹黨中央治藏方略,積極為西藏發展獻計獻力。從藏中電力聯網工程到阿里普蘭機場,從藏醫藥傳承到三大文物保護,從水環境治理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從中央預算資金精準投放到科學擘畫“十五五”發展宏圖……中咨人以智慧為筆、以責任為墨,在雪域高原書寫了美麗西藏建設新篇章。 “強”基建促發展:為西藏注入跨越山海的“中咨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為西藏明確了“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以此為核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來自中咨公司的專業團隊,心懷“國之大者”,助建“國之重器”。一個個秉持“中咨質量”金字招牌的重大工程拔地而起,在促進西藏跨越式發展的征程上熠熠生輝。 藏中電力聯網工程號稱“云端上的電力天路”,是世界海拔最高、地質條件最復雜的超高壓輸變電工程。中咨公司從項目前期協助優化建設方案、投資規劃,項目實施過程中全面評估技術難點和社會影響,確保工程方案科學可行且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助力項目順利成功實施和落成,使西藏實現從“家家酥油燈”向“電力出高原”的轉變。 阿里普蘭機場是落實強邊政策的一項重要工程,海拔4250米,即便在全球的高原機場中也名列前茅。2023年12月,機場正式通航,為地區經濟騰飛插上翅膀。自2018年10月起,中咨公司交通業務部副主任李孝榮帶領團隊,先后承擔普蘭機場項目立項、可研報告評估、場外配套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評審等任務,為前期關鍵問題論證、攻克高原機場技術難關等貢獻中咨智慧。該項目與藏中電力聯網工程雙雙獲得素有國際工程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迪克工程項目獎”。 多謀慎斷提升投資效益。1965年至2024年,中央財政對西藏累計投入2.6萬億元。作為“先評估后決策”制度的實踐者,中咨公司在提升中央預算投資效能、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參謀作用。沿雅魯藏布江屹立的山南市,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需建設一座跨越雅江的獨塔斜拉索大橋。中咨公司經過綜合評估,建議將原方案更改為連續剛構橋,這一變動直接減少項目投資約1億元,同時還降低了后期維護成本。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見微知著,中咨公司一次次將智慧“軟實力”注入可見、可觸、可感的“鋼筋鐵骨”之中,讓雪域高原有了更加堅實的發展底氣。 “大”項目護民生:用“中咨擔當”提升干部群眾獲得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全國唯一單獨設置的藏醫藥高等學府——西藏藏醫藥大學、西藏唯一一所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西藏技師學院以及現代化綜合三甲醫院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作為2018年國務院確定的西藏三大民生工程,都是單體投資10億元的重大項目。 中咨公司社會事業業務部王曉學、王軍、吳夢宸承擔了三大民生工程的咨詢評估工作,科學合理確定項目建設規模,多維度開展技術論證,嚴格把關項目建設方案,精打細算進行概算審核,深刻詮釋了中咨人精益求精的專業品質。如今,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已成為守護高原人民生命健康的堅實堡壘,藏醫藥大學正肩負著傳承千年智慧、培養高端人才的雙重使命,技師學院則為西藏現代化產業體系輸送著源源不斷的技能工匠。 中咨公司國際業務部賀佳,已持續服務西藏15年,常年往返于高原與內地,高質量完成防災減災、城區改造等各領域咨詢項目30余個,足跡遍布西藏的山山水水,經受了“缺氧與醉氧”頻繁轉換的身體考驗。 治理好生活污水,對于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至關重要。王曉學曾參與西藏各市縣20多個污水處理收集系統工程的前期咨詢工作。“跑壞多條汽車輪胎、克服超過4000米高反”是他和團隊實地調研、因地制宜提出“一城一策”治理污水新模式的有力見證。這不僅改變了藏區以往采用單一模式治理污水的歷史,還降低了污水處理成本,更讓高效治污惠及西藏民生和生態環境。 教育、醫療資源相對落后是西藏干部職工最大的后顧之憂。中咨公司在咨詢服務中打破傳統“就地解決”思維,通過要素協同和機制創新,將自治區要求轉化為可操作、能落地的解決方案,助力西藏成辦醫院和西藏完全中學在成都落成,為西藏干部群眾以及援藏干部、家屬帶來福音,以咨詢成果深入貫徹黨的治藏方略,落實“關心愛護西藏干部職工”的實踐要求。 “智”助力尋礦產:服務國家戰略、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青藏高原的雪域腹地,蘊藏著維系國家經濟命脈的戰略資源寶藏。以玉龍、巨龍、金龍為代表的西藏銅礦“三龍”,正逐步成長為支撐國家資源安全與西藏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柱。 當玉龍、巨龍、金龍三座足以撼動全國銅業版圖的巨型礦山相繼從沉睡中蘇醒,“幕后智囊”團隊正是中咨公司冶金建材業務部的同志們。有色處姜濤多次帶領專家奔赴礦區現場,與地質學家、冶金專家和各領域工程師頂著刺骨寒風進行實地勘察。他們憑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豐富的專業經驗,對項目的資源儲量、開采技術方案、投資估算、環境影響及經濟社會效益等每一個環節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診斷”與評估。從工程最初的宏大構想到后期的改擴建,每一次重大決策的背后,都凝聚著中咨公司團隊的心血。“能把自己的專業知識與這片神奇土地的脈搏、與國家發展戰略緊緊連在一起,是我們最大的幸運。”姜濤說。 “慧”傳承惠文旅:文化保護與文旅發展比翼齊飛 在西藏,每一處古跡都是歷史的活化石,每一座新地標都是時代的里程碑。中咨公司深度參與西藏文化保護與文旅融合系列咨詢工作,從歷史文脈賡續、工業遺產重生、文旅產業升級三大維度,構建起“文化+旅游”協同發展范式。 喚醒歷史基因,讓文物保護向活態傳承轉變。中咨公司參與了西藏三大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和薩迦寺的可行性研究與技術方案評審工作。尤其在布達拉宮基礎加固、薩迦寺壁畫修復等關鍵環節,通過多學科論證、多方案比選,優化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結合路徑,確保維修方案既符合文物保護準則,又具備高原特殊環境下的可操作性。 有序傳承和保護是對當地文化的最大尊重。中咨公司承擔咨詢評估的西藏美術館由拉薩老水泥廠改造而成。通過改造讓工業遺址涅槃新生,實現了從工業廢墟到文化殿堂的華麗蛻變。如今,這座全國唯一一座由工業遺產改造而成的自治區級美術館是西藏向世界展示優秀文化藝術的重要公共設施,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已成為西藏文旅新地標。 中咨公司還以前瞻視野,重塑西藏文旅基礎設施,助力西藏實現從“文旅資源”向“產業動能”的質變。比如,在“情滿拉薩河”夜游提升工程中,科學論證光影秀聲光強度閾值,確保不影響候鳥棲息,同步開發非遺水上集市,助力激活拉薩夜經濟;再比如,在西藏文化廣電藝術中心建設中,建議采用“非遺工坊+數字劇場”復合模式,使唐卡、藏戲等非遺項目實現產業化開發…… 此刻,文化傳承與文旅發展正如雄鷹之雙翼,托舉起雪域高原振翅高飛。 蒼茫雪域見證中咨人與西藏共成長,美麗格桑花映照著西藏各族群眾微笑的臉龐。當下,正值決勝“十四五”、布局“十五五”的關鍵時期,中咨公司咨詢團隊又已整裝出發,相繼承擔拉薩、昌都、阿里、察雅、芒康、邊壩、類烏齊等市(地)縣“十五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如火如荼擘畫雪域高原更美藍圖。 | |||||
相關鏈接
- 公司舉辦中咨大講堂之“大國競爭與...2025-09-25
- 公司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暨黨建工作領...2025-09-23
- 中咨公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集...2025-09-23
- 關于開展公司“十五五”規劃主題征...2025-09-19
-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中咨公司組織...2025-09-11


